我有一個愛吃梅乾的兒子。當我們於日本逛百貨公司食品部時,他不是去找巧克力或蛋糕,而是拿起一盒梅乾問媽媽可不可以買!去年浸完梅酒,看到市面還有不少完熟南高梅,就買了兩公斤回家自製梅乾。其實醃梅乾不難,但製作流程得看天氣,這是季節性的手作保存食。
沒有沾到鹽的梅就很難溢出梅醋,所以我就改用入袋的方法。
我把梅子和鹽移至拉錬食物袋去,跟著就把那袋梅子平放於大烤盆上,然後把兩本厚書平放上面,代替重石協助梅子溢出梅醋。醃梅子的關鍵是梅醋,越快溢出足夠的梅醋,讓每顆梅都沾上梅醋, 就能減少梅子長黴的機會。一般六天內鹽巴就完全溶化。
兩天後醃梅開始變軟,溢出梅醋了。粗鹽也溶化了1/3!金黃色的南高梅非常漂亮,而且香味四溢!因為梅子已變得柔軟,我就把硬皮書換了一本稍輕的;以重量引渡出梅汁之餘,希望不會把梅子皮壓破。
到了第四天,醃梅已大量溢出梅醋。為免梅醋滲出袋外,我把梅子、未完全溶化的鹽巴,跟梅醋移至玻璃瓶。 因為梅醋未足夠淹沒最高層的幾顆梅子,所以我每天會晃動一下瓶子,讓每顆梅子也沾到梅醋,預防出黴。
如果不喜歡用拉錬食物袋和厚書催促梅醋滲出,可用我原先預備的玻璃瓶或大琺瑯盆,再加重石或完全封好不漏的水袋放入容器,壓在梅子上面。
醃梅乾材料:
完熟梅子 (南高梅) 1kg
*醃梅用的鹽 180g (佔梅的重量 18%)
---------------------------------------------------------
紅紫蘇葉 200g
紅紫蘇葉 200g
*醃紅紫蘇葉用的鹽 40g
* ( 選用含豐富礦物質、醃漬專用的粗鹽 )
* ( 選用含豐富礦物質、醃漬專用的粗鹽 )
完熟南高梅 |
選擇梅子 (約六月初至中)
五月份上市的青梅是浸梅酒用的,醃梅乾要選擇完熟梅。六月份於香港的日式超市有和歌山南高梅出售。南高梅皮薄、果肉多,十分適合醃梅乾。如果買到的梅子仍帶青,可以移至透氣的紙袋,於室溫中催熟。成熟的梅子像新鮮杏桃,黃色帶一抹胭脂紅,梅香撲鼻。醃梅乾,要挑選沒有碰傷、外皮破損或發霉的。處理梅子 (約六月初至中)
篩選好梅子,就倒進大盆內用水清洗 (期間換水兩次),也可用少許蒸餾酒來清洗梅子的表面 ,最後用清潔的抹布把梅子擦乾,再放竹篩上晾乾。梅子確實晾乾後,便可用竹籤去除蒂頭,順道抹掉蒂頭部份殘留的水氣。去除蒂頭時要手輕,小心竹籤會刺傷果肉。醃漬 (約六月初至中)
原先預備了一個玻璃瓶醃漬 1kg 梅子,我把梅子跟鹽巴一層層交替地重叠玻璃瓶中,卻發現原來很難把每顆梅子都沾上鹽。雖然已經把瓶子滾動,但鹽都從空隙間漏到瓶底。我把梅子和鹽移至拉錬食物袋去,跟著就把那袋梅子平放於大烤盆上,然後把兩本厚書平放上面,代替重石協助梅子溢出梅醋。醃梅子的關鍵是梅醋,越快溢出足夠的梅醋,讓每顆梅都沾上梅醋,
兩天後醃梅開始變軟,溢出梅醋了。粗鹽也溶化了1/3!金黃色的南高梅非常漂亮,而且香味四溢!因為梅子已變得柔軟,我就把硬皮書換了一本稍輕的;以重量引渡出梅汁之餘,希望不會把梅子皮壓破。
到了第四天,醃梅已大量溢出梅醋。為免梅醋滲出袋外,我把梅子、未完全溶化的鹽巴,跟梅醋移至玻璃瓶。
如果不喜歡用拉錬食物袋和厚書催促梅醋滲出,可用我原先預備的玻璃瓶或大琺瑯盆,再加重石或完全封好不漏的水袋放入容器,壓在梅子上面。
從日本訂購回來的醃漬紫蘇葉 |
加入紅紫蘇葉 (約七月)
跟著的時間會有大量梅醋滲出,待紅紫蘇葉季節來臨,就是替醃梅上色的時候。去年我沒法取得新鮮的紅紫蘇葉,就向九州大分縣一農家訂購已處理好、醃漬好的紅紫蘇葉。
紅紫蘇葉的處理基本是用鹽巴搓揉葉片至滲出鮮艷的紅色。
首先要把紅紫蘇葉的粗莖部份去掉,再用水清洗乾淨。 用清潔的毛巾把水份徹底擦乾後,就放入大盆中,用鹽巴搓揉、 擰乾、倒去苦水,再重覆搓揉、擰乾。跟著,把處理好的 (或市售的) 鹽漬紅紫蘇葉加入醃梅當中。 用清潔的筷子把紅紫蘇葉分㪚地浸於梅醋中;等待醃梅染上紅色。 如果只做「白梅乾」就可省掉這個加入紅紫蘇葉的步驟。
紅紫蘇葉的處理基本是用鹽巴搓揉葉片至滲出鮮艷的紅色。
首先要把紅紫蘇葉的粗莖部份去掉,再用水清洗乾淨。
日曬乾燥 (約七月至八月)
待梅雨季結束後,大約七八月處暑之時, 找個放晴的日子把梅子曬乾。
把醃梅和紫蘇葉從容器取出, 分散攤放在竹篩上,蓋上防蟲網。傳統做法要曬三天三夜, 大概早上拿出戶外 (或有直射陽光的陽台),太陽下山時收回屋內。
把醃梅和紫蘇葉從容器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