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Home is where the heart is. Pliny the Elder

Dream...

You are never too old to set another goal or to dream a new dream. C. S. Lewis

Passion...

Find something you're passionate about and keep tremendously interested in it. Julia Child

Inspiration...

Inspiration the seed. Design but the flower. Michael Langham

Art...

In art the hand can never execute anything higher than the heart can inspire. Ralph Waldo Emerson

2012年5月23日星期三

悉尼之旅(2) 咖啡時光


悉尼一行其實不大像旅遊,因為始終在這個城市住上大半生,那根本就是我的第二個家。所以十天左右的行程並沒有密密麻麻地安排節目,除了帶兒子去了幾個景點外,這個假期我們每天都過得慵懶寫意。

於大城市渡假,形式離不開吃喝玩樂;澳洲的地理環境和氣候都得天獨厚,自給自足的農牧業加上多元文化背景這些優勢,叫這地方不愁沒吃的。雖然比不上有「美食之都」稱號的墨爾本,但悉尼則多一分陽光與海灘的優悠氣息。




與剛從歐洲旅居回澳的友人相聚,被問及離開兩年最懷念悉尼的哪些?嗯...我想是 cafe food 吧!尤其是咖啡與麵包。最簡單的食物,但最講求新鮮的食材和心思。一個地方如果連煎隻蛋和咖啡也用心講究的,那裡的人對生活有一定的熱誠,對自己亦有要求。





所謂的地道飲食就是反映當地人生活的文化與態度。我很贊同友人說: 「Fine dining 在每個國家最後都大同小異。」高級餐廳都趨國際化,無論於室內裝璜、服務與氣氛亦然;這有點像酒店業的情況。當然對於食味和大廚的廚藝上有所追求的老饕,這些餐廳會比 cafes 提供多些味覺上的享受。



而我在悉尼泡 cafes 尋找的地道感覺,就像一個老香港每朝上茶餐廳朝聖一樣。 可惜香港的正統茶餐廳式微;大部份食物質數參差,有水準的少數則長期排隊,失卻了泡茶餐廳應有的閒情。隨着租金暴升,茶餐廳亦逐漸被連鎖餐廳取而代之;港式奶茶變得味如泥水,吐司像塊不脆的海棉,千篇一律的佈置也談不上什麼氣氛與情調了。




回到悉尼,就算不專程登門造訪 “Sydney Best Cafes”,很多區域都能找到一兩間不錯的。 每間也有自己的 Barista 坐鎮,每天沖的咖啡味道都 consistent;簡單的 muffins 是天天新鮮出爐,最基本的麵包也是新鮮運到。每間 cafe 的一枱一椅、杯子與碟都不盡相同,而佈置卻又隨意帶點店主的風格。顧客與店員閒話家常,天天差不多時間出現的常客對號入座,Barista 都會記得你要的咖啡款式與口味;  這些都是我懷念在悉尼泡 cafes的原因。


在 Surry hills 工作的日子,最初愛去 Single Origin Roasters,人多了轉移至恬靜但咖啡和 Sourdough也極好的 KAFA。後來 KAFA 結業,我便徘徊 office 附近的幾間 cafes ( Le Monde,Crown Street Grocer, Koko Espresso Bar),都是隨同事們與自己對咖啡的喜好而輪流到訪。咖啡以外,還想吃新鮮出爐的麵包和甜點時便往 Bourke Street Bakery。早期 Bourke Street 的顧客大多是附近的街坊;近年經旅遊發展局與當地大肆宣傳,令這區成為旅遊熱點,bakery 也長期爆滿。


隨著悉尼東區的迅速發展,新興地區如 Waterloo,Redfern 和 Alexandria 的 cafes 也多起來。可惜此行時間緊迫,住北面的我到東區又要忍受堵車,所以未有到訪那區的新咖啡店。 位於 Waterloo 的 Dank Street Depot, 早餐餐牌十分吸引,all day breakfast 也有10款以上的選擇,未知咖啡的水準又如何?而 Alexandria 區內的 Don Campos 更有澳洲少見的冰滴咖啡。 Campos Coffee 是我很喜歡的 Roaster,多間常去的 cafes 也用 Campos Coffee Beans,我們亦帶了一包 Superior blend 回港,延續多一星期的悉尼咖啡回憶。

東拉西扯可以談上千字,只因悉尼有講不盡、試不完的 cafes;看着悉尼的照片,懷念着那些平凡的咖啡時光……



後記:
以下並不是什麼 List of Sydney Best Cafes,而是我們從前常到訪和此行有機會到訪的 cafes。頭四間是常去的,其他的也有水準。個人喝咖啡口味偏濃,是 dark roasted 加意式沖法 。年輕時愛 Latte,也會飲 Flat White;現在愛 Piccolo latte,飯後飲 Macchiato。我的咖啡從來不放糖,所以從來也不愛 Mocha 或 ice-coffee。台灣、日本很流行的精品咖啡店用 Single origin 濾滴式的沖法,並沒有特別愛上;但少了咖啡油的 filtered coffee 清淡順口,也很合香港的夏天享用。想好好學濾滴式沖法,其實也只想買個野田琺瑯的手沖壼。^__^
並非 coffee expert 的我,對於咖啡亦
抱着part of my daily life 的態度;既是「生活一部份」所以也沒有像品酒般嚴格,而喜惡程度亦多多少少帶着一些感情分。    

The Source Espresso Bar   
914 Military Rd, Mosman
http://www.thesourceespresso.com/

Single Origin Roasters
60-64 Reservoir Street, Surry Hills
http://www.singleoriginroasters.com.au/

Bourke Street Bakery
633 Bourke Street, Surry Hills
http://www.bourkestreetbakery.com.au/ 
(雖然是 bakery, 但咖啡也很好喔)

Piccolo Padre Espresso Bar
626 Darling Street, Rozelle 

Campos Coffee
193 Missendon Road, Newtown
http://www.camposcoffee.com/

Berkelouw Newtown book cafe
6-8 O'Connell Street, Newtown

http://berkelouw.com.au/stores/newtown

The Bunker
399 Liverpool Street, Darlinghurst

Clover
Booth Street Coffee Company,
78 Booth Street, Annandale

MECCA
1 Alfred Street, Sydney
http://meccaespresso.com/

Cafe Centro
139 Rowe Street, Eastwood

Cafe Topiary
68 Rawson Street, Epping

Don Campos
21 Fountain street, Alexandria 
(希望有機會到訪)

2012年5月15日星期二

愛心便當


近日與兒子的關係有點緊張,所以這兩個星期感到有些沮喪。自復活節假期後,學校兩位老師都說O記變得頑皮了,常常處於興奮帶點失控的狀態,很多時要提點才肯靜下來。在家裡他雖然沒有反斗 (獨生兒沒有伴也吵不起來),只是吩咐他做的事,總要三催四請才去做,回應時態度也差,像嫌大人總是囉囉嗦嗦的。

無疑男孩子天生較女孩子活躍,他們彷彿要把體力消耗盡才會乖乖靜下來聽你說話。所以我從未要求他不跑不跳做個呆子,但我希望他清楚什麼時候可以玩,什麼時候不。昨天家長會與老師談起,說這兩星期開始有改善;也許是恢復平日上學的作息規律 ( routine ),「至佳玩伴」的爸爸又上班去了,所以他也逐漸收拾假期時的心情吧。今天老師似乎與他討論過對父母說話的態度,回家明顯有改善。只是愛面子的他,問起老師與各學生討論家長會的內容時,他卻支支吾吾說忘記了。


在職的媽媽因為見孩子的時間少,較容易控制負面情緒。做全職毋親呢,卻每天單獨共渡至少十多小時。上午催上學,回家管功課、吃飯和不停提醒收拾玩具和個人用品;外出用膳、購物或買餸更要打醒十二分精神,慎防孩子攪破壞。要常常心平氣和,笑容滿面地給孩子「溫馨提示」,只會出現於理論化的育兒節目裡。有時軟硬兼施也難見果效,畢竟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不能一下子讓父母捏扁搓圓。我也叫自己心情放開一點,昨天的嬲怒不要累積到今天;硬碰硬只會令親子關係惡化。老生常談:溝通才是最重要。

今天與兒子心平氣和地討論近日的不快。他竟問:「媽媽你是否不再愛我了?」
「怎會呢?你是我的兒子,我怎會不愛你?」我連忙把他擁在懷中。
「...為什麼那天你要這樣說哦?」
「有嗎?一定是媽媽太憤怒了,說了不該說的話…對不起喔!」
兒子抬頭望着天花板,眼碌碌地強忍着快要滾下的淚水。我只好裝作看不見,轉轉話題:「午餐要吃什麼?在家做飯還是出外吃?」

他毫不猶豫說:「我要便當,我要吃仔魚飯團。」
許久沒有做造型便當了,就讓一個愛心便當去修補關係吧。

飯團、雞肉丸串和可樂餅
兩層便當看似複雜,其實也是冰箱存有的材料左拼右拼。冷藏庫常備食品有海鮮飯素。我家愛吃野菜仔魚、三文魚和明太子雜菜三款。用拉鍊食物袋儲存於熟食冷藏庫,食用前勺出所需份量於室溫解涷15分鐘,直接拌入熱飯,用保鮮紙包着捏成飯團,再包上即食無鹽海苔便成。

另外也愛買冷藏雞肉丸串和可樂餅 (croquette)。只要於微波爐解凍加熱,再於小烤箱烤脆即成。雖然可樂餅熱量頗高,但只要控制份量,偶一為之作獎勵,是孩子很喜歡的午餐或點心。


秋葵起司火腿卷、涼拌鴻喜菇
秋葵 (lady finger) 和菇類是十分有營養價值的食材,而且放涼了味道仍可口,所以很適合做便當。鴻喜菇放入沸水於微波爐加熱至熟,瀝乾水份拌入胡麻醬即成涼拌菜式。秋葵先用粗鹽洗擦去表面的毛,然後放入沸水於微波爐加熱至熟,瀝乾水份備用。把一片起司 (cheese) 放於火腿片上,再把秋葵放面,捲好用鋁紙包緊,放入小烤箱烤至起司微溶,緊緊黏合着秋葵與火腿片,切件後串上膠籤便成。平日不愛吃秋葵的兒子也愛吃這秋葵卷。


鵪鶉蛋蘑菇精靈、小番茄串
把水煮鵪鶉蛋放入稀釋醬油 (醬油與水的比例 = 2:1) 浸至上色。小番茄橫切成一半,把番茄籽挖出。鵪鶉蛋較尖那頭向上。用切半的番茄蓋於蛋上,像戴帽子般,以膠籤串穩。用鉗子夾黑芝麻於蛋上作眼睛,用工具刀刻上小嘴。於番茄上加圓點形狀的美乃滋 (Mayonnaise) 作裝飾,把蘑菇精靈放於鋪了耶菜絲的釸膠杯子上便成。其餘番茄整粒串上葉子膠籤作果子造型。

五歲的兒子把便當吃清光!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日式造型便當需要一些小工具幫手。便當盒、海苔造型切割器、竹籤、小膠籤,鉗子,草形間隔膠和釸膠杯子都可以在日式百貨公司或 Daiso 買到,花費不多。照片中的造型雕塑刀套裝是唯一較貴的投資 (約HK$100),是從日本的 Tokyu-Hands 購買的,也曾在香港的日式家品店見過。如果很少做造型複雜的便當,可以省卻這筆花費。



茶泡烤梅子飯團
兒子吃便當的時候,自己做了適合夏天吃的茶泡烤飯團。
首先沖一壼麥茶擱涼或放冰箱成冰茶。然後於小碗內把梅子肉去核壓成泥,加入鰹魚碎拌勻。包入白飯的中央,捏成三角飯團形狀。放飯團於墊了鋁紙的烤盤上,放入小烤箱烤至表面略乾不黏碟後取出。放一茶匙麻油於平底鍋 (我只做一個飯團,所以用了小小的玉子燒鍋),用慢火煎飯團至微黃,再煎另一面。然後用釸膠掃子掃醬油上飯團兩面,煎至飯團香脆後熄火移入碗。灑上白芝麻和海苔絲 (有新鮮紫蘇葉切絲更佳),倒入麥茶立即享用。

熱騰騰又香脆的飯團伴入冰涼的麥茶,加上消滯的酸梅和醬油的鮮味,最適合悶熱的夏天享用。( 也是給怒火上升的母親最佳的降溫餐單。 ^__^ )


2012年5月8日星期二

Meat Free Monday


前 Beatles樂隊成員 Sir Paul McCartney 跟隨聯合國的科學家,於 2009年開始推動這個「週一無肉日」運動;主要是鼓勵全球每週放棄吃肉類一天,用實際行動減碳為地球的未來出一分力。吃肉類與全球暖化又有什麼關係?或許你早已從各媒體報導中得悉:畜牧業的養殖,用了地球 70%的水資源,38%的土地資源,而釋放出 19%的溫室氣體,比所有交通工具還要多!(1)

這個 International Campaign 於2009年九月開始,那時我正值回流香港,莫說是 Meat free Monday 運動,前後那六個月的每天吃什麼,我也無暇去研究。後來搬了屋,拖了八九個月的敏感症好轉,便再想起這個運動。自問是無肉不歡,要完全茹素實在難以實行;但每週一天相信可以堅持下去。雖然遲了兩年,但為着地球的健康或個人的健康,只要肯開始便是個好開始。 食譜方面,得預早一天計劃,因為腸胃敏感,很多以豆類為主食的菜譜也未必適合吃。這次我做了兩個以中日菜式為藍本的餐單,為我家的 Meat Free Monday Dinner 作序幕。




油豆腐大根煮


原本這個菜用蕪菁煮,是常見的日式家庭主食。因買不到蕪菁,用了白蘿蔔(大根)代替。

Clockwise from top: 醬油, 白蘿蔔,
油豆腐, 昆布結, 昆布高湯粉
材料 (四人份):
白蘿蔔..................................... 半個 (橫切2cm厚)
油豆腐 .................................... 6個
昆布結 .................................... 2-3個
昆布高湯................................. 4杯
萬字牌濃縮醬油 .................... 2大匙
味醂 ........................................ 2大匙
七味粉 ....................................少許

做法:
  1. 油豆腐汞水去油,瀝乾水備用。
  2. 昆布結用冷水浸10分鐘,沖洗後備用。
  3. 用陶鍋煮開昆布高湯,加味醂、醬油和昆布結,再放入白蘿蔔和油豆腐以低火煮至蘿蔔半透明和軟身,湯汁收減至一半即成。吃時可灑上七味粉。

備註:
      昆布高湯做法:
  • 昆布片 (約15x5cm) 兩枚,用布抹去灰塵 (但不要抹去白色的昆布糖),冷水浸1小時,用600ml白開水煮昆布片, 待細小泡沫溢出把昆布片撈出。(長時間把煮昆布片於沸騰的水中煮會溢出苦味。) 快速方法可買現成昆布高湯粉用熱水煮開即成。
  • 油豆腐是日式家常菜常見食材。樣子和做法像粵菜中的琵琶豆腐,內釀紅蘿蔔絲和羊栖菜,也加了山藥泥。為省去油炸步驟,建議購買現成的。(city super 有售)
  • 若用蕪菁,先煮油豆腐,後放蕪菁塊因蕪菁較白蘿蔔易煮至軟身。蕪菁葉可以入饌,待蕪菁塊煮至差不多軟身,再放蕪菁葉入鍋。


炒素粒粒

粵菜中不乏各式小炒皇、 炒粒粒;正是各施各法,每家人也有自己的小炒食譜。我家愛吃的葷食小炒材料有: 青椒、豆乾、菜甫、梅頭肉丁,用五香粉、蒜頭和辣椒調味,此餸佐飯一流!今天我做了個素食版本,以口感像肉食的冰豆腐和雞腿菇代替肉丁,加上香口又飽肚的腰果,素食小炒也可以叫人佐吃兩碗白飯。


Clockwise from top:冰豆腐, 蘆筍, 菜甫, 
紅蘿蔔, 雞腿菇
材料 (四人份):
蘆筍(粗) ................................ 3根 (近根部端削皮)
紅蘿蔔 (小) ........................... 1根
雞腿菇 ................................... 2 棵
日式乾燥冰豆腐 ................... 2塊
菜甫 ...................................... 小半碗
焗腰果 .................................. 隨意
蒜頭 (拍鬆) ........................... 4瓣
辣椒碎 ................................... 少許
芥花籽油 ............................... 1 湯匙
五香粉.................................... 1茶匙
紹興酒 ................................... 1 湯匙
鹽 .......................................... 半茶匙
低鹽醬油................................ 半湯匙
麻油 ....................................... 數滴

做法:
  1. 日式乾燥冰豆腐浸冷水回復海綿狀,擠乾水份,切粒備用。
  2. 蘆筍、 紅蘿蔔、雞腿菇與菜甫分別切粒備用。
  3. 用芥花籽油開鑊,爆香蒜頭和辣椒碎,隨即放入雞腿菇、冰豆腐和紅蘿蔔,以大火不停拌炒保持食材乾身。
  4. 放入蘆筍粒, 邊拌炒邊下鹽、五香粉和醬油,然後沿鑊邊下紹興酒,不停快炒至蘆筍炒熟但仍爽脆,熄火下麻油然後放入腰果拌勻即成。
備註:
  • 此小炒主要以蒜頭、辣椒碎、酒和五香粉突出香味。五香粉不宜下太多,否則把蔬菜味道蓋過。
  • 小炒配料可隨意加減時令蔬菜入饌。但菇類只宜選乾身水份少的,否則上碟時會溢出一碟汁液。此菜要炒得乾身才夠惹味香口。
  • 日式乾燥冰豆腐質感扎實少水份,與豆乾一樣宜作小炒配料。
  • 除蘆筍外,也可用西芹或翠玉瓜這類爽脆快熟的蔬菜作配料。
 


相關網站:
Linda McCartney Food (available in Park'N" Superstores, HK)

註腳:
(1) "聯合國在2010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發表報告,目前全球的農業,特別是其中的「畜牧養殖」,用了地球70%的水資源,38%的土地資源,釋放出19%的溫室氣體──比所有的交通工具還多。聯合國呼籲大家,改變飲食習慣,轉為朝向無肉無奶的植物性飲食,否則無法因應2050年時人類人口和生態的改變。" 摘自網站 中華民國全球週一無肉日聯合平台  http://www.meatfreeplatform.org/about.php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