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Home is where the heart is. Pliny the Elder

2012年3月28日星期三

C’est la B

不諱言 Bonnae Gokson (郭志怡) 是我的偶像。她美麗,能幹又有魄力,不像其他名媛般只懂出入ball埸。看過她接受嚴浩訪問的節目,只見她談吐大方得體, 有大家閨秀的風範卻沒有出身名門的氣焰或囂張,這就是有修養與否的分別了。傳媒那麼喜歡大肆渲染和描寫「港女」成負面詞,何不多訪問城中一些像 Bonnae 般的女性典範? 早期置身於時裝行業的 Bonnae(1),後來轉行搞 Creative concepts(2); 這個 lifestyle guru 近年更踏足飲食界, 多點子的她似乎一直沒有停下來。由 SEVVA (Bar, lounge & restaurant),至 Miss B (Cakery),到上年十一月才開張的 C’est la B (Cafe bar) 都流露出 Bonnie 的國際視野和對生活與食物的品味。SEVVA...

2012年3月26日星期一

散壽司

過了一個頻撲的星期五,週末不願外出用膳,在家做了個清淡的散壽司和伴菜,與我那兩位男生享用。散壽司是一般家庭也可以做到的簡單料理。做法並不複雜,只是要逐一處理配料。據說散壽司常出現於祭典和喜慶的節日中的飯桌;關東人的做法是把什錦材料鋪放於醋飯上,關西人則把什錦材料拌勻於醋飯中。一般家庭式的散壽司都有蛋絲、鮭魚子、蝦和海苔絲。有年幼孩子的媽媽都會多放一點營養食材;醬燒鰻魚、醋蓮藕、旬片、小黄瓜片、豌豆莢和乾香菇絲也是十分常見的散壽司伴料。 散壽司材料:  3碗白飯 (壽司米 1.5合) 調味料 A  醋   2 大匙 糖   1 1/2 小匙 鹽   3/4 小匙 醬油漬鮭魚子 .................. 70g 醬燒鰻魚...

2012年3月20日星期二

雞肉丸子根菜鍋

放假外出吃了幾餐又油膩又多肉的;到了星期一、二已悶悶滯滯有點吃不消。 想起家裡還有兩根牛蒡,就不如簡單做個雞肉丸子根菜鍋。日本料理常以根菜入饌:牛蒡、蓮藕、蘿蔔、蕪菁等都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可以調整腸胃。但愛吃的我始終未能食素,所以用了雞絞肉拌豆腐做丸子。加了豆腐的肉丸不但減少肉食量,也能從豆品攝取蛋白質和得到飽足感,煮出來的湯也帶肉的鮮甜。這食譜簡易又營養豐富,是適合一家大小享用的懶人鍋。 材料: 雞絞肉 ............................ 220g 木綿豆腐 ........................ 120g 白蘿蔔 ............................半根 紅蘿蔔 ........................... 1小根 牛蒡.................................1根...

2012年3月17日星期六

三月天

乍暖還寒的三月天,仍未敢把冬季衣服收拾起來。氣溫徘徊於12 - 23C之間,既要穿毛衣,也有機會穿棉麻襯衫。這段時間衣櫥總要有 Trench coat 和 cardigan 看門口, 海軍風上衣則是春天的百搭休閒服。 海軍風上衣 -- Breton striped top / la marinière/  fisherman’s top/ nautical stripes,有不同的名字,但泛指有藍白橫間的長袖 (或3/4袖) 棉質上衣。它源自法國的 Brittany,起初為海軍常備的工作服,於1858年法國海軍正式把藍白橫間上衣列為法國海軍制服。據說若有海員意外掉進大海,對比強烈的藍白橫間有助從海中找回遇溺者。(1) 時裝界普遍認為這本是海員或漁夫工作服的上衣是由 Gabrielle Coco Chanel 帶入時裝歷史。其後經多位名人追捧更成時裝界歷久不衰的經典單品。...

2012年3月13日星期二

馬鈴薯燉肉

受「深夜食堂」影響,近日常做和風家常料理。因為步驟簡單,容易掌握,又受我家兩男孩歡迎 (尤其兒子),所以我也煮得特別起勁。今次介紹的是出現於漫畫「深夜食堂」第二集的馬鈴薯燉肉。 馬鈴薯燉肉的起源,據說是日本海軍元帥東鄉平八郎於 1870-1878 年期間留學英國時,對燉牛肉這道菜一試難忘;回日本後雖然他很想海軍廚子嘗試做這道菜,但因為本土沒有英式醬料,也沒有葡萄酒,廚子也只好憑想像去做這燉牛肉。就這樣,飄洋過海到日本的燉牛肉最後用上醬油和砂糖作主要調味( 1)。 多年以後這道家傳戶曉的馬鈴薯燉肉已經等同媽媽的味道 (おふくろの味),也是花嫁修業料理 (新娘烹飪課程) 必學的菜式。像「深夜食堂」常客阿島(2)說:「…馬鈴薯燉肉果然能抓住男人的心啊…」 材料 : (2-3人份) 薄切牛肉........................................

2012年3月7日星期三

生日隨想

剛過了回流香港後的第三個生日,像往年一樣今年也與家人和朋友慶祝。有二十個年頭獨自在悉尼的我,能夠和父母吃的每頓生日飯我都很珍惜;畢竟一家人健康平安都不是必然,而各人聚首一堂也是不容易的事。 三十過半以後,對於年齡這回事反而看得很淡。雖然比年輕時更懂愛惜身體,明白健康的重要;但也不會一下子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一切儘量以平常心去看待。坐三望四的女性一般已有節食習慣,我卻無法放棄美食,所以也只取中庸之道。除非有慢性疾病和敏感症,或者食物衞生出現問題,否則也沒有什麼不能入口。若然旅行放假吃多了,往後一星期便自動調節吃得清淡一點,也不用戒這個戒那個。我相信以喜樂的心去享受食物,比誠惶誠恐地進食每餐來得健康。 運動是我的弱項,多年前看罷 “French Women Don’t Get Fat” 一書,很同意作者說:走路是最有益方便做的運動。至少没有運動細胞的我也能應付。當然喜歡跑步、游泳和踏自行車更好,這些都是一個人隨時也可以做的運動。外子這方面比我自律和有恆心得多,運動也是他於忙碌工作中的減壓的方法。 , 美容方面我沒有什麼心得。從母親那裡學來的是:「遠離直射陽光,不論晴天陰天,白天總要塗防曬霜。」躲避陽光對我而言很難,香港的夏天塗了防曬霜的皮膚總是黏黏的很不舒服,所以我只用有防曬作用的保濕霜。另外,多夜也好我也會洗臉卸妝才入睡。其餘也是老生常談的早睡多喝水等,我覺得要健康要神釆飛揚,心境也是重要因素。 活到這個年紀,人生的大方向應該已很清楚。無論是單身的、已婚的,是在職婦女或全職育兒也好,應該清楚自己此刻的位置。想要達到目標的要努力爭取,想停下改變路向的要好好自省。否則半生過去只剩下怨氣重重。有了方向,清楚自己的位置,就算再艱難的境況,也能帶着希望去熬過。朋友也許愈來愈少,但都是深交,無論快樂的、艱難的日子他們也在旁;有愛你的家人和朋友支持,路途便走得更有力。 看着兒子日漸長大,開始懂得普遍的生活自理。少了依賴媽媽,就更懷愐給兒子黏着的日子。O記明年進小學轉全日制後,...

Page 1 of 2412345Next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